中医方剂学是以研究方剂的配伍关系、组成原则、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。它是运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进一步发展.也是中医基础课向临床各科过渡的一门重要桥梁学科。
方剂学的核心是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,它涉及中医理、法、方、药四个方面,与临床各门课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,是辨证论治的工具;同时,方剂学与现代药理、化学、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渗透,也是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、研发复方新药的工具。因此,方剂学被作为现代中医药教育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。
本门课程分为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。
上篇
总论:主要介绍方剂的起源、方剂的治法、组方原则、变化形式及剂型、用法用量。
下篇:
各论:阐述了各类方剂的组成、功用、临床应用及配伍特点等,横向对比了类似的方剂的异同点。通过讲解,使学生尽量理解方剂学的精髓,充分地把理、法、方、药融为一体。
方剂学的主要课程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,培养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、配伍规律及分析、运用成方和临证组织新方的能力,为后续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奠定良好的基础。